农村金融时报:专注普惠金融,寻找“错位”空间,强化合规内控——风雨十余载 “小贷”当自强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
作者:
时间:2022-04-28



随着监管部门政策持续收紧,小贷公司的清退也在加速。根据人民银行近期发布的2021年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数据报告显示,截至去年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6453家,比同年中期减少200余家,专家表示:小贷公司数量在减少,但质量有所增强。


200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更加贴近农民和农村需要、由自然人或企业发起的小额信贷组织。”随后,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将陕西、四川、贵州、山西四省确定为实施小额信贷的试点地区。


2008年,原银监会和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小额贷款公司被定义为由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审批、监管,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指导意见明确,设立小贷公司的政策目标是“引导资金流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促进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


从试点启动至今,小额贷款公司已经走过了10余年发展历程。


近两年来,受行业竞争激烈及疫情等主客观因素影响,小贷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局面:压力与机遇共存、挑战与考验并行。小贷公司必须要先求生存,再谋发展。


现实的尴尬与存亡的选择


“客户一听到公司的名字,就会认为我们是放高利贷的,不被信任。”在采访过程中,有不少小贷公司从业人员都对记者诉苦:自己曾被贴上“放高利贷”的标签。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表示,造成这种直观偏见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过去确实存在“失联小贷”“空壳小贷”等乱象,甚至不乏借用小贷名义实施诈骗的情况,损害了借款人的利益和权益,二是一些小贷机构始终面临增长乏力,核心竞争力不足,业务同质化等窘境,缺乏金融公司的规范化和专业性,也让社会公众对与其合作缺乏安全感。


早年间,小贷公司速度和规模呈“野蛮生长”态势,在此过程中,规范化管理、专业化运作和有效监管的缺失,导致阻碍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日益凸显。此外,一些“山寨公司”冒用“小贷”的名义实施非法集资、高息放贷等违法违规行为,导致社会各界对小贷公司存在诸多争议和偏见。


尽管如此,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小贷公司依旧在顽强地生存和发展中,作为传统金融的有效补充,这些小贷公司为缓解“三农”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调动民间资金等方面,始终发挥着作用,尤其是疫情发生以来,小贷公司支农支小支微的作用更加明显。


据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党委书记、会长王非透露,行业贷款继续呈现“小额、分散”的特征,全行业贷款综合实际利率13.41%,投向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的贷款持续增长,余额为5348亿元,占总余额的53%。


王非认为,虽然,一直以来许多声音认为小额贷款公司存在法律地位不明确、发展方向不清楚等问题,但导向是明确的。在司法解释上,小额贷款公司已经明确不受最高法关于民间借贷利率上限规定的限制;在机构定位上,2017年金融工作会上由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监管的机构中,小额贷款公司名列第一位,可以认定为持牌机构;在监管导向上,银保监会也认可小额贷款公司是普惠金融的组成部分和有效补充;市场也表明,为了获得更加灵活快捷的贷款服务,一些客户愿意在可负担的前提下支付相对较高的利息费用。


“另外,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一家合规、稳健的小额贷款公司,每年保底6%-7%的资本收益率也是有的。所以,小额贷款公司只要能定下心来,规规矩矩、踏踏实实挣‘辛苦钱’,完全可以实现长期经营,可持续是不成问题的,也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标的。”王非坦言。


“严监管”步入常态化  小贷公司要“心存敬畏”


今年初,央行发布2021年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数据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年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6453家;而同年6月末是6686家,仅半年时间,全国小额贷款公司减少233家,机构数量持续“缩水”。


“可能还会进一步减少。”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理事长杜晓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小额贷款公司数量减少,但质量有所提高。


王非表示,如今,小额贷款公司“严监管”的政策环境已步入常态化,行业监管规制也在不断完善。有关部门正推动小额贷款公司行业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包括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办法以及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办法等。2021年12月31日,央行发布《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进一步赋予地方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履职权利,也将加大对小额贷款公司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他建议,在“严监管”的政策背景下,小额贷款公司应进一步强化内控合规,寻找公司转型发展机遇。一是推动公司治理优化。完善规范股东管理,优化股权结构。二是提升公司整体合规意识。持续加大对公司管理人员、关键岗位管理人员及一线业务人员内控合规管理的培训。三是强化制度完善与落实。对内控管理制度查漏补缺,牢固树立“内控优先、合规为本”的经营理念。四是推动关键指标“对标合规”。严格落实监管政策,实现杠杆率、贷款利率、贷款集中度、贷款用途等监管指标达标。五是要心存敬畏,守住监管的红线和法律的底线。


以合规为底线  寻找服务空间的“错位”


杜晓山表示,小贷公司发展,要利用好“本乡本土”和“地缘人缘”优势,与银行业金融机构错位经营,重点向乡镇市场和社区延伸业务。


“成功的小贷公司必须有崇高的情怀和必胜的信念,必须坚持普惠金融的理念和实践,坚持小额分散、服务小微‘三农’的正确方向;建设一支过硬的经营管理团队,树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品牌。”杜晓山说。


苏筱芮表示,小贷行业需要剔除乱象中的“沉疴旧疾”,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促进小贷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而对于小贷机构来说,更要以合规为底线,并时时关注与小贷相关的顶层管理制度,力争达成各项监管指标,回归本源业务,努力在拓展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推进产业升级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相对于银行等传统持牌金融机构,小贷公司由各地金融办监管,数量众多,标准化程度低,业务质量和合规程度参差不齐。因此,地方监管机构开展小贷公司的试点或者评级,可以有效地对辖区小贷公司形成差异化监管,实现优胜劣汰。对于未纳入试点,或者评级不符合要求的小贷公司,将会逐渐退出。而获得高评级的小贷公司,在融资渠道、业务创新等方面应该给予更优惠的政策支持。而地方小贷公司本身要发挥自身灵活和了解本地的优势,与传统金融机构形成差异化发展,做到小而美,同时也尽可能利用技术手段降本增效。”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说。


为普惠金融蹚出更精更宽的路


“小额贷款公司作为地方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最重要的是要把服务地方实体经济、小微企业和‘三农’作为立业之本,全面提升金融服务供给的效率和水平。”王非强调。


中和农信就是一家踏实做普惠金融的机构,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中和农信金融业务已覆盖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29个县域,主要为中西部地区,其中19个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同时,中和农信依托数千名生活在乡村的基层员工,坚持“一个电话,上门服务;无需抵押,快速放款”的服务方式,进农村了解农民生活状态,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在“广覆盖”的基础上实现服务直达乡村,取得客户高度认可和信赖。


同时,中和农信跟进数字技术发展的大趋势,大力推进数字金融建设,提升服务效率及可获得性。在2017年,该公司推出移动应用程序“乡助”,使农户更便利地享受金融服务。


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中和农信并不僵化于“数字”元素,在充分了解客户的基础上,采用真人服务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策略,真人服务着眼于提高客户金融知识、技能,增强客户接纳数字金融产品的信心,让客户真正从数字金融中获益。


像中和农信一样扎根农村第一线的小额贷款公司还有很多,小额信贷的发展,将促进普惠金融在精准、细腻和多元的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