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广西金融改革发展十大创新案例
来源:广西金融学会
作者:
时间:2021-09-02

前言:为充分发挥创新案例在金融改革发展中的示范作用,推动广西金融改革发展深入开展,广西金融学会组织开展了2020年度广西金融改革发展十大创新案例征集活动,挑选出以下十个案例作为2020年度广西金融改革发展十大创新案例。


案例一:创新“复工贷”“稳企贷”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

为尽快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积极响应自治区党委、政府号召,主动担当作为,联合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创新推出“复工贷”“稳企贷”,突出“到期延、存量续、总量增、利率降”,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为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完善“一”套政策保障制度,统筹推进政策实施。第一时间出台金融支持疫情防控“15条”“18条”和促经济“30条”等政策,创新出台“复工贷”和“稳企贷”,并建立自治区、市、县三级工作机制,强化部门协同,合力推动政策发挥实效。

二是用足“两”项新型政策工具,增强货币政策直达性。压紧压实各级责任,建立按周监测、按月通报、定向督导机制。做好政策解读,加强资金审查力度,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用贷款的投放。

三是落实“三”款贴息产品,强化财政金融联动作用。落实“复工贷”“稳企贷”贴息,创新事前补贴、间接补贴方式;落实“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审批由28个工作日缩短至13个工作日;落实“民贸民品”贴息贷款政策。

四是优化“四”类金融服务,提升融资对接精准性。核心企业采取“一企一策”融资顾问服务;规模以上企业采取线下专场对接定制金融服务;普惠小微企业采取线上平台批量对接;首贷企业采取首贷续贷中心“一站式”服务。

五是实施“五”大专项行动,畅通政策传导渠道。多方合力开展“民营中小微信贷增量”“制造业中长期信贷提速”“企业债券扩容”“稳企贷查访”“百名行长下百县”五大专项行动。

截至2020年末,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对各类市场主体的贷款余额2.13万亿元,惠及市场主体58.59万户;全区重点企业名录库企业3163家,对接率超99%;协调地方财政落实10亿元贴息资金,累计投放“稳企贷”贴息贷款417亿元,1.5万户企业享受贴息8.34亿元,贷款利率仅3.6%。

案例二:重点保障 差异实施 推动广西农业保险再创佳绩(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

农业保险在广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意义重大。自治区财政厅积极作为,加大改革举措,加快推动广西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一是保障重点险种,扩大试点险种。一方面,重点保障中央险种,稳住广西农业保险基本盘。另一方面,努力争取提升中央奖补试点险种,糖料蔗价格指数保险、肉牛养殖保险、水果种植保险三个试点险种覆盖面快速扩大。

二是用好中央资金,减轻地方财政压力。提高中央险种保费及不同险种费率的配比,最大化利用好中央资金,减轻地方财政压力,同时提高赔付水平,惠及更多投保户。

三是费率差异化,提高保险覆盖面。根据地区风险差异,将全区森林分为高风险区域和中低风险区域实施保险费率差异化政策,将商品林保险费率由以前的单一水平调整为两个档次。

四是科学构建承办格局,促进业务适度竞争。确定县区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机构,促进业务适度竞争,提高服务水平。

广西农业保险在保险高质量发展开启阶段取得显著成效,在中央财政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奖补试点资金绩效评价中获得全国第一名,糖料蔗价格指数、肉牛养殖保险和水果种植保险纳入中央财政奖补的地方优势特色险种。农业保险各项主要指标明显好转,2020年,广西农业保险保费规模达到25.16亿元,同比增长约31%;争取中央资金11.12亿元,同比增长约55%,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森林保险覆盖面快速扩大,投保面积近14200万亩。广西在全国率先实行一个乡镇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仅由一家机构承办,有效促进农业保险市场良性竞争。

案例三: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金融创新试点助推金融供给侧体制机制改革(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钦州市中心支行)

为深入推进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联合中国—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管委会、人民银行钦州市中心支行在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创新推行五项试点业务,支持经济主体利用境内外市场及资源,灵活配置、管理和使用人民币。截至2021年4月末,试点地区共有9家银行的30家分支机构备案成为试点银行,5项试点业务落地4项,金额43.43亿元。

一是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境内银行向广西“走出去”企业在关丹产业园区的投资项目提供人民币长期贷款,有效支持企业境外投融资需求。试点银行为广西企业争取优惠信贷资金,如,建设银行广西区分行办理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业务17.35万元,平均融资成本至少低于境内0.5个百分点。缩短业务办理时间,已简化办理19笔人民币NRA账户离岸划转业务,每笔业务时间缩短至10分钟。

二是促进广西—东盟金融机构合作。广西—东盟金融机构的合作向纵深发展,如,交通银行广西区分行与马来西亚联昌国际银行合作开展广西首笔与外资行交易的境内信贷资产跨境转让业务,有利推进人民币在马来西亚的使用。

三是为服务跨境资金流动管理开放进程提供有益探索。强化科技与业务融合发展,建成“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金融创新试点业务管理系统”,对试点业务进行实时、高频监测。探索构建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实施透明化、可调节的跨境资金流动管理,在充分便利市场主体的同时,守好风险底线。


案例四:创新研发疫情防控综合保险产品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广西监管局)

为发挥保险行业社会“稳定器”作用,强化保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功能,助力在桂企业抗击疫情、复工复产,广西银保监局联合地方政府部门创新研发疫情防控综合保险产品,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全方位的保险保障,增强企业恢复生产经营的信心,有效支持广西落实“六保”“六稳”工作。

一是保障领域广。疫情防控综合保险保障对象既包括大中型企业,又包括小微、民营企业,囊括了建筑、农业等社会经济各类企业主体,有效满足了企业的复工复产风险保障需要。

二是保险责任宽。保险产品结合“财产险+雇主险”的双重优势,保障责任包括因新冠疫情导致企业停工停产造成的损失,无偿赠送因新冠病毒导致的疾病治疗和身故补助金等,能够有效保障企业因疫情可能造成的相关经济损失。

三是保障水平高。疫情防控综合保险设计了多个保障额度,保险金额最高可达500万元,企业可根据自身规模及财务状况选择投保,并且充分考虑不同行业的企业状况,设计不同的保险额度和档次。

四是保险费率低。综合考虑疫情之下企业状况,根据不同的保障金额设计低费率条款,保险费率最低可达1.8%。积极争取到政府财政补贴支持,财政给予50—70%的相应保费补贴,极大减轻了企业负担。

五是提供防疫等增值服务。结合疫情防控需求,保险公司积极为投保企业提供防灾防损增值服务,组织疫情防护培训,捐赠或协同采购口罩、防护服等急需防疫物资,提升企业的疫情防控意识和水平。

2020年,广西财产保险行业累计提供各类风险保障59.74万亿元,支付赔款158.93亿元。据不完全统计,疫情防控综合保险累计为104家企业提供风险保障2840万元,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强有力的信心支撑。


案例五:广西首创西部陆海新通道多式联运一单制提单项下跨境贸易数字化供应链金融创新(广西北部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为加快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广西北部湾银行联合金融开放门户(广西)跨境金融数字有限公司、广西北港物流有限公司共同研发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多式联运一单制提单项下跨境贸易数字化供应链金融创新。其中,由金融开放门户(广西)跨境金融数字有限公司通过搭建“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整合贸易流、物流、资金流等信息;北港物流公司签发铁海联运一单制提单,实现对货物运输全程监控;广西北部湾银行基于平台数字化信息、一单制提单货权可控性,为企业提供便利化融资。

一是风控措施数字化。金融机构依托平台“物流信息穿透”“贸易单据核验”“重复融资预警”等区块链技术,以数字化手段解决业务背景调查、物流监控、重复融资等风控难题,实现风控措施数字化。

二是融资期限扩展化。对于出口业务,金融机构在出口货物装上内陆运输工具时,即可为出口企业发放融资。相较于传统模式下货物从内陆运输到港口,在港口装船并获得海运提单时才能融资,融资时点前移至内陆运输环节。对于进口业务,进口货物从国外运至国内港口,继续发往柳州、桂林等内陆城市,金融机构可提供货物在内陆运输、仓储期间的融资需求,延伸进口融资期限。

三是融资手续便利化。金融机构通过平台数字化风控措施,借助出口信用保险等风险缓释手段,降低准入门槛,简化融资材料,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广西首笔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一单制提单项下跨境贸易融资为广西柳工机械有限公司出口印尼装载机以信用方式发放跨境融资75万元人民币。

案例六:首创“政业融通”服务助力破解住房难题保安居(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房住不炒”“租购并举”等政策精神,建设银行广西区分行创新推出“政业融通”综合金融服务。通过“融资产品+金融科技平台+线上便民服务”等一揽子创新服务,为公共租赁住房的运营提效和资产盘活注入金融活水,助力广西住房保障工作和东盟金融开放门户的人才引进工作提效,推动“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目标的实现。

一是创新经营权交易融资产品,解决公租房相关痛点。一方面支持盘活存量公租房资产,为公租房、长租房项目新建和配套服务投入方面拓宽了资金来源;另一方面支持引入专业企业负责公租房经营管理,提升了管理、运营以及保障水平。

二是搭建金融科技平台,助力公租房运营管理提效。推广住建部与建设银行总行合作搭建的公共租赁住房信息管理系统,为政务管理端和企业经营端无偿提供信息化系统服务,降低公租房运营管理的人力成本,提升政务办理效率。

三是利用移动金融服务,提供便民利民服务。依托建设银行现有高覆盖度的手机银行服务端,提供公租房租金线上缴交代扣业务,为租户提供7×24小时的移动金融服务,实现了“信息多跑步、群众少跑腿”。

截至2020年末,建设银行广西区分行已提供107.3亿元信贷资金,支持了全区14个地市、19.2万套、944.1万平方米公租房的盘活和运营提升;通过信息化系统服务,已实现公租房管理的全流程线上办理2.7万笔,成功试点为1200多名租户提供线上缴费便民服务。

案例七:创新金融渠道下沉模式提升服务乡村振兴实效(桂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桂林银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根植八桂大地,服务乡村振兴”的市场定位,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扎实推动渠道、产品、服务、资金下沉,以金融创新为乡村振兴加持赋能。

率先构建“市—县—乡—村”四级服务网络体系。优化服务渠道,初步建立城乡融合、上下联动、有别于同业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网络。截至2020年末,已在广西开立县支行48家、县乡小微支行109家、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点4030家,四级服务网络覆盖全区47个县、600多个乡镇、5000多个行政村。

创新金融支农产品助力县域经济和乡村产业发展。创新推出“集贷保”“见贷保+微链贷”等产品和模式,一户一策精准信贷投放,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投放“农地入市”固定资产贷款,有效盘活“三农”存量资产;支持乡村风貌改造提升,如通过授信2000万元支持浦北县北通镇乡村风貌提升工程,既扮靓了生态宜居美丽家园,又帮助村民就近就业、增收致富。截至2020年末,桂林银行涉农贷款余额360亿元,同比增长35%,近50%的新增贷款投向县域。

打造城乡一体、功能多元、便民惠民的综合服务平台。深化“政银企”协同,推动农村支付结算体系建设,积极打造“三农”综合服务平台。截至2020年末,全区已挂牌3312家社保征缴、167家自助医疗、150家警银共建服务点和563家农家书屋,发行乡村振兴卡近60万张,农村地区推广云闪付超25万户。依托线上线下平台和合作企业,助力农产品销售金额达2.85亿元。

案例八:创新供应链场景商票贴现线上化应用(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宁分行)

为完善产业链融资链信息共享,构建良好金融生态,促进商业承兑汇票的签发、流转,民生银行南宁分行紧紧围绕“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整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信息,将商票贴现线上化应用打造特色供应链融资模式——“票融e”。截至2021年6月末,“票融e”为上游供应商办理线上商票贴现超4亿元,高效的业务处理效率得到客户高度认可。

一是将商票嵌入供应链场景,解决上游企业便捷贴现痛点。为核心企业量身定制上游支持策略,遵循行业结算惯例,支持多级商票兑付,助力优化供应链生态圈。供应商(贴现客户)无需授信,就近开户、异地贴现、在线申请、自动放款。

二是提升商票贴现业务的标准化、线上化处理能力。“票融e”无需签署纸质合同、无需提供纸质发票复印件,客户远程操作,一键发起申请,及时入账,实现贷前自动审批、贷中自助提款、贷后智能管理的全流程线上化、智能化、自动化的融资模式。

三是依托核心企业信用穿透,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供应链场景下企业间的交易关系更加清晰,利用链上中小企业获得核心客户承兑或承兑保证的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开展业务,通过核心企业增信解决融资难题,降低链条财务成本。

案例九:市场首单夹层增信汽车金融类ABS——国海证券通盛租赁第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国海证券经过近三年攻关,创新在资产证券化项目中使用“存单质押+夹层担保”交易结构,成功解决通盛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增信难题,为消费金融,特别是初创期和成长期消费金融企业的资产证券化融资业务发展闯出一条新路。

一是国有企业为非全资子公司担保的示范。本产品为区内解决了国有企业不得超股权出资比例担保的普遍难题,具有较好的示范性和可复制性,为今后区内国有企业为非全资子公司担保企业融资提供了范本。

二是汽车金融行业融资的新思路。本产品通过结构设计,可灵活运用资产证券化金融工具服务实体经济,是资产证券化业务解决担保难题的重大突破。

三是备受资本市场认可。本产品凭借独有的创新性、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先行先试的示范效应,被评为第六届资产证券化·介甫奖“汽车金融ABS创新产品奖”。

目前广西通盛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已经取得上交所25亿元同类产品储架批文,二期产品已发行完毕,充分表明了市场对该产品的认可度。


案例十:创新“海外贷”助力广西跨境人民币双向融资(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

工商银行广西分行以服务国家、自治区发展战略为己任,大胆创新,借助广西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和自贸试验区的政策,通过整合创新工行跨境融资产品,通过与集团内驻东盟地区的各分支机构联动,率先推出“海外贷”新思路和做法,不仅可支持“走出去”企业在境外融资,也可为境内企业引进较低成本的信贷资金,从而使企业能分享全球资金市场的红利。

一是制度创新。将落实建设面向东盟金融开放门户和自贸试验区政策与执行“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有机结合,简化流程制度等。

二是模式创新。通过与集团内多家分支机构合作,突破了原有的点对点合作的局限性,充分发挥工商银行全球化经营优势。

三是技术创新。高效运用“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以及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金融科技创新成果,为“海外贷”贷前贷中和贷后管理提供相关依据。此外,通过本地银行见签方式,在疫情期间发挥了较大作用。

四是服务创新。为企业跨境融资,配套运用汇率避险产品,满足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需求。

“多快好省”四个字是“海外贷”优势和应用价值的高度概括。“多”是指可多渠道融资;“快”是指服务高效快捷;“好”是指企业体验“好”;“省”是指能为企业节省融资成本和时间。截至2020年末,工商银行广西分行通过联动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东京分行、金边分行、工银马来西亚等海外机构,为广西区内8家企业共发放“海外贷”近11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