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第115个国际劳动妇女节到来之际,南宁市金物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的职工们来到南宁市伯皇壮族非遗体验中心,创新开展“承非遗匠心 绽巾帼芳华”主题活动。通过“非遗传承+志愿服务”的融合模式,大家在文化浸润中度过了一个别具意义的节日。
铜鼓技艺传千年匠心
活动开始,麽乜文化非遗传承人朱少燕以壮族铜鼓文化为切入点,为参与者讲述铜鼓千年历史。从纹饰的象征意义到铸造工艺的演变,朱老师通过实物展示与影像资料,讲述了铜鼓在壮族文化中“通天地、敬祖先、祈丰年”的深远意义,并现场演示了铜鼓制作中的纹饰錾刻、打磨抛光等传统技艺,生动还原了铜鼓在壮族文化中的“神性”与“人性”。
实践环节中,在传承人的指导下,大家手持工具,在特制铜片上精心雕刻出太阳纹、云雷纹等经典图案,体验了铜鼓制作的核心工艺,从模具雕刻到纹饰拓印,感受“一锤一凿皆匠心”的非遗精神。资产财务部梅玲同志捧着自己制作的鼓面镶嵌贝币的创意作品感慨:“每一道锻打痕迹都是与先民的对话,这种沉浸式学习比任何文字记载都震撼。”
霓裳华服展民族风采
服饰是流动的文化史。在非遗体验中心的民族服饰馆,员工们试穿了壮、瑶、苗等不同民族的特色服饰,并尝试复原唐宋时期的传统装束。绣花马面裙、蜡染百褶裙、银饰头冠……每一件服饰都成为连接古今的纽带。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民族风打卡角”,业务拓展部崔子怡同志身着华服,在仿古布景中拍摄写真,记录下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独特瞬间:“当银饰叮咚作响时,仿佛触摸到了壮乡女性坚韧灵动的精神脉络。”
雷锋精神焕时代新光
活动尾声突显公益温度。大家为该中心坚守传承的艺人与残疾人工艺团队,宣传防范非法金融活动知识,引导她们树立正确的投资观、消费观,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将精心准备的鲜花赠予她们,并送上真挚的祝福。
公司支部书记黎华清同志总结:“我们不仅要做金融服务的‘毛细血管’,更要成为文化传承的‘活力细胞’。女性的力量既在于守护历史的温度,更在于传递时代的善意——这正是新时代‘工匠精神’与‘雷锋精神’的共鸣。”
此次活动通过非遗活动传承与志愿服务的创新结合,既展现了现代职业女性的文化自觉,又探索了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新路径。正如体验中心展示的铜鼓纹样所寓意的同心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在此交织出璀璨光芒。